如何看血常规,一图读懂血常规


血常规各项指标怎么看? 血常规是最一般, 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。 除了在一些基层社区诊所会采取指尖采血的方式进行标本采集, 绝大部分血常规标本的采集都是通过静脉采血 。 这也是宝宝生病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。
【如何看血常规,一图读懂血常规】那么很多父母在心疼孩子的同时, 也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困惑, 这么多陌生的名词, 过于专业的内容, 怎么看得懂呢?全权交给医生, 自己又多少有些不放心 。 我就来讲一讲, 血常规的化验报告单到底应该怎么看 。
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我们的血液 。
我们人体的血液是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的, 其中有形细胞就是血常规化验的对象, 由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——红细胞(俗称红血球), 白细胞(俗称白血球)、血小板 。
医生通过观察这三种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, 作为判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依据 。 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, 如身体是否有感染, 是否贫血, 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。 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, 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 。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, 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, 诊断是否贫血, 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,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。
下面就是我总结的, 非常简单易懂的各项检查指标的图解 。 希望对有需要的父母们有所帮助 。 当然, 成人的血常规报告也是可以适用的 。
思维解绑, 小儿好养 。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芭菲小鹿 。 育儿原来如此有趣 。

怎样看血常规? 教会大家怎么看化验单了, 现在我们来看看血常规到底是查什么的?血常规主要看三个指标, 分别是血红蛋白, 白细胞和血小板 。 我们分别来说说这三个指标有什么临床意义:

(1)血红蛋白

血红蛋白的数值或者红细胞数量代表有没有贫血, 血红蛋白的参考值如下:成年男性:120~160g/L;成年女性:110~150g/L 。 如果男性的值低于120, 女性低于110, 说明有贫血了, 大于90为轻度贫血, 60-90之间为中度贫血, 30-60之间为重度贫血, 小于30为极重度贫血 。

引起贫血的原因相当多, 需要进一步查, 贫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, 第一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, 例如白血病, 多发性骨髓瘤,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;第二是血液丢失过多, 例如溶血, 开放性损伤, 月经失血, 痔疮或者肠癌便血等等;第三类是造血原料缺乏, 例如缺铁性贫血, 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。 如果诊断了贫血, 要去血液科做一系列的检查, 明确贫血的病因, 然后再根据病因,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。

(2)白细胞

白细胞是一大类细胞, 包括了粒细胞, 粒白细胞, 单核-巨噬细胞, 粒细胞有包括了嗜中性粒细胞, 嗜酸性粒细胞, 嗜碱性粒细胞 。 白细胞的作用是抵抗外来物质的侵害, 消灭细菌、寄生虫等感染微生物, 消灭体内衰老的细胞, 清除坏死组织 。 白细胞的正常值为(4.0~10.0)x 109/L, 如果白细胞的数值升高, 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细胞数量增加, 常见于细菌感染, 身体应激反应, 创伤等等 。 如果白细胞的数量下降, 常见于病毒感染, 放化疗的副作用,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。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, 常见于过敏反应, 寄生虫感染 。

(3)血小板

血小板参与身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,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~300×10^9/L, 如果血小板数量下降, 患者的凝血时间延长, 刷牙、外伤等情况容易导致出血, 而且不容易止血 。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, 白血病, 放化疗后,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 肝硬化, 脾功能亢进等等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