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养生衣食住行原则

1 2 健康提醒 冬天天寒地冻 , 万物凋零 , 人缩手缩脚的 。 如何养生 ,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防寒保暖 。 这是必需的 , 除此之外呢?今天在冷空气再次到来之时 , 本报在国家公共营养师古洪银帮助下 ,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整理出冬季养生常识 , 供你参考 , 希望你拥有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 。
注意头、背、脚保暖
早卧晚起 , 适当多睡会 , 勤开窗 。
可适度进补 。 分清寒热虚实 , 不可盲目大补 。
别太早晨练 , 其实黄昏练比晨练更合乎科学 。
冬季晨起一杯凉白开 , 午觉起床一杯水 , 睡前一杯温开水 。

头背脚注意保暖
头暖: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 , 血管会收缩 , 易引起头痛、感冒 , 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 。
背暖: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足太阳膀胱经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 , 危害健康 。 故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说:“圣人避风 , 如避矢石焉 。 ”
脚暖:人体十二条经络有六条起始或汇聚于此 , 若不注意脚部保暖 , 寒邪则易通过经脉侵入人体 。 所以冬天要特别注意穿保暖裤子以便脚部保暖 , 热水泡脚也是脚部保暖 。

适度进补不盲目
生命需要饮食的滋养 , 但又不可食养太过 。 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 , 注意合理的膳食 。
冬季进补 , 应以滋阴潜阳 , 热量较高的食物为宜 , 多食温热 , 少吃生冷食物 , 但也不宜燥热 , 以免损伤阴分 。
冬季进补 , 分清寒热虚实 , 不可盲目大补 。 根据实际情况 , 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补方式 。
冬天适当多喝羊肉汤、鸡汤等温补食品 , 有助于温阳祛寒 。
冬应肾 , 黑色入肾 , 故冬季可多食黑木耳、黑芝麻、黑豆、黑米、乌鸡等黑色食品而补肾 。
冬季主藏 , 故对于想减肥的女生来说 , 冬季不可过度减肥 , 而应为下一年做准备 。
汤汁最补 , 冬季的菜谱可多用炖、煮的烹饪方法 。 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特别值得冬季食用的常用汤汁 。

早卧晚起勤开窗
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养藏体内精气 。 体质较弱人群、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练或可诱发哮喘、感冒、风寒 , 引发基础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。
早卧: 一般晚上9时为宜;晚起:等日出起床为宜 , 不要过早起床锻炼身体 , 睡眠时间可比其他季节稍长 。
冬季勤开窗有利于身体健康 , 冬季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, 不要蒙头睡觉 , 不要夜间憋尿 。

黄昏锻炼
更科学
晨练要点——“必待日光” 。 天大亮才外出晨练 , 其实黄昏练比晨练更值得提倡 , 更合乎科学 。 太早晨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。
【冬季养生衣食住行原则】 中医十分讲究冬季养生 , 《黄帝内经》上记载:冬三月早卧晚起 , 必待日光 , 此冬气之应 , 养藏之道也 。 冬季早上寒气和浊气很盛 , 过早的出外活动 , 很容易使人体阳气受到激发而被破坏 。 阳气被中医认为是人体健康之源 。 如果遭到破坏 , 会影响人体免疫力 , 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。 吸入过多寒气可能引起如支气管炎、流感、咳嗽等病变 。 另外 , 由于清早室内外温差较大 , 过早外出有可能引起心血管温度突变 , 造成心血管内皮收缩 , 出现血压升高 , 心脏负担过重的情况 , 而这对于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过往病史的老人来说尤其危险 。
晨练前可喝杯温开水暖身 , 冬季应尽量选择早晨阳光出现、气温升高后再外出运动 。 对于体内已经养成早起生物钟、天未亮自然醒又一时调整不过来的人群而言 , 可以在起床之后 , 先喝一杯温开水 , 然后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幅度运动 , 让身体气血运转、完全暖透 , 然后等气温稳定后再外出运动 。 冬季适合的运动有散步、太极、放风筝、爬山等 。

推荐阅读